2008年春,采访田永清政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田永清将军的几件小事 

 

         田永清将军是我的老首长,是我非常尊敬的老领导,也是对我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人。

    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田将军由政治部机关调到我处担任政委,成为了我的直接领导,当时我还是个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同志。他调离我局后,我仍然十分关注着他并保持着联系。最近浏览田永清将军网(http://www.tianyongqing.com/default.html),想起与田将军接触时的几件小事,记录下来,虽不成文,但反映出他的为人和品质,以此表达对将军的敬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一)

      田永清将军到我处任政委时,正是拨乱反正、解放思想的初期。那个年代传达文件、政治教育很多,比较枯燥,影响工作,大家都很烦感。田政委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创新。传达文件时只念大标题,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、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,把文件的重点精神讲一讲。不仅节省时间,还能让人理解的更透彻。其间,还穿插着一些人生哲理、养生之道,大家听起来很轻松。有一次他让我出一期黑板报,内容是“十叟长寿歌”,讲的是十个老人锻炼身体、养生长寿的故事。当时能够把这样的内容刊登在黑板报上,应该是个突破。我处足球队夺得了冠军,我非常兴奋地写了篇报道稿子,内容非常张扬。稿子结尾还写了首打油诗,最后两句是“六战全胜杯高擎,足坛真雄看今朝。”田政委看了后批示:“文章写的很好,但不宜刊登。”这个批示既有对我的肯定,保护了我的积极性,同时也考虑到了登出后的不良影响。针对单位年轻人多的特点,田政委经常组织我们去户外活动,到大觉寺踏青,去圆明园参观,让兄弟单位的年轻人羡慕不已。每次活动大家都是骑自行车去的,既锻炼了身体,又增长了知识,受到了教育。

      写了这么多小事,完全是我的零散记忆,可能田政委已经忘记了,但这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

      1983年7月我考上了大学,作为单位的领导,为我取得的成绩、为单位争光而非常高兴。他在处里的大会上讲:“我看到刘伟同志在西侧的仓库里学习,光着膀子,汗流浃背,很是感动。我想起了电影《小街》里郭凯敏演的那个角色,这一代年轻人是有希望的。”

      因为我要去郑州上学,两地分居,孩子不到一岁要雇保姆,生活遇到了困难。田政委知道后,批给了我50元的困难补助,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。50元是当时最高的补助限额,我爱人在后勤部工作,当时的工资仅有38元。

      我从学院毕业回到工作岗位,田政委已经担任了局政委。我们科有位领导是个老基层,兢兢业业工作了半辈子。由于我们的工作成绩非常突出,很多年轻人都立功受奖,而这位领导临近退休还两手空空。我决定写个事迹材料给田政委反应一下情况。上班时碰到了田政委,我谈了自己的想法。田政委说,材料不用写了,我知道了。年底,局里为这位科领导荣记了个人三等功,为他的军旅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前几年遇到这位科领导,他还念念不忘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三)

      2000年国庆假期,为了纪念我们入伍30周年,我们十几个战友重返青藏高原,到我们曾经生活学习过的营区追寻青春的足迹。随后,我撰写了十几篇回忆文章,汇集了一个小册子,起名叫《高原往事》。因为我们有着高原生活的经历,所以我委托吴玉霞科长(田永清将军的爱人)把我拍照的图片和那本小册子带给了田政委,征求他的意见。我知道,作为兵种部的政委,他的工作非常繁忙(他尚未退休),真不忍心打扰他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,盼望着他给我回音。

      没有想到他很快就给我打来了电话,让我喜出望外。在长达20多分钟的通话中,田政委告诉我,他为我的小册子写了个序,有三页多,1000多字,还精心为我的摄影集制作了一个扉页,为其增辉添彩。田政委像批阅文件一样,订正了我文章中有出入或不确切的地方。毕竟,那时我是个新兵,而他在机关工作,还兼任局党委秘书,他的话是具有权威性的。让我感到汗颜的是,短短3万多字的小册子错白字、笔误竟达86处之多,我深为自己文化功底的浅薄、作风粗糙而惭愧,也为田政委能够仔细阅读、细心修改我的陋文所感动。

     有田政委给我作序,我感到非常荣幸,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。很多曾经在高原生活过的战友纷纷给我写信、打电话,畅谈自己的感想,我都一一记录下来,并在我的博客中发表,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引起了一定反响。现在,高原往事的文章已经汇集了40多篇,而且还将继续写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四)

      2008年,单位里搞一次建局40周年庆典,我被邀请参加了筹备工作。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采访田永清政委,因为他非常了解情况,而且记忆力极好。

     为了核实我局第一次党代会的情况,我打电话给田政委。我试探地问:“田政委,你是我局第一次党代会的代表吗?”田政委有些兴奋,提高了声调说:“刘伟同志,这件事问我算是找对人了。我不仅是代表,而且是一个特殊的代表。我当时在政治部组织科工作,虽然没有任命,但实际是我在主持工作。整个党代会的会议筹备、文件起草工作都是我做的。”他向我介绍了这次党代会的详细情况,譬如由于当时正处在“文革”混乱时期,火车总是晚点,仅为了接新疆来的党代表就跑了几次北京火车站。看得出来,年轻时的田政委是个才华横溢,非常能干的小伙子。

      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,代表们没有留下合影,这应该是个遗憾。我绞尽脑汁,用党徽替代了代表照片的位置,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,更丰富了版面,显得历史的厚重。我把田政委的回忆写到了解说词里,在参观者(特别是年轻人)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。

 

      用军中儒将来称呼田永清将军是太贴切了,一个“儒”字道出了田将军博学多闻,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知道他曾请百多位名人为他撰写了“闻鸡起舞”的条幅,这是他珍惜时间、刻苦钻研、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的体现。田将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在此祝愿他健康长寿,写出更多、更好的文章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2012年4月24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地址:北京市复兴路26号

版权所有 田永清将军网  备案编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