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

将军信箱

将军通信地址

北京市复兴路26号

邮编100851

 

 

 

作好演讲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

田永清

我曾经形象、概括地讲过,作为领导干部,应该具备五个基本功:一是“头功”(学习、思考、决策),二是“口功”(口头表达能力),三是“手功”(文字写作能力),四是“腿功”(联系群众、调查研究),五是“身功”(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、言行一致)。

作好演讲,是领导干部品德、素质、智慧、学识、水平的综合体现,不仅是一种能力,更是一种智力、一种魅力、一种魄力、一种竞争力。

过去有这样一副对联:才如湖海文始壮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
这副对联讲得很有道理。的确,口才成就人才,人才应有口才。

怎样才能作好演讲呢?这里,我简单地讲个“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”。

一、掌握一个原则

这个原则,就是对什么对象讲什么话。这是对演讲的最低要求,也是对演讲的最高要求。

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省委书记的时候,针对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不会讲话的问题,尖锐地指出:“与新社会群体说话,说不上去;与困难群众说话,说不下去;与青年学生说话,说不进去;与老同志说话,给顶了回去。”这段话,好像是给一些领导干部画像,既生动又逼真。

这种情况的确存在,而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。领导干部不会讲话,就意味着与各类人员无法沟通,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无法有效地贯彻落实,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。

人们常说:“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”,“上什么山唱什么歌,对什么人讲什么话”。意思就是说,讲话要看场合、看对象,不能总是千篇一律、照本宣科。这种现象,应该认真加以纠正。

二、区分两种讲话

一种讲话是,人家听了从这个耳朵进,随即从那个耳朵出,什么印象也没有,什么东西也记不住,这种讲话讲了等于白讲。

另一种讲话是,让人家听了能记在脑子里,乃至体现在行动上,有一种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之感。

演讲、作报告,要讲真话、讲实话,不要总讲那些不疼不痒、讲了等于白讲的话。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讲话,他说了上句人们就知道了下句,但人们听完下句就已经忘了上句。这样的讲话,不仅让人觉得味同嚼蜡,而且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光。

显然,我们讲话、作报告,要努力追求第二种讲话,竭力避免第一种讲话,尽量做到让听众听得进、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。

三、上台敢讲三句话

第一句话是可以“交头接耳说悄悄话”,第二句话是可以“闭目养神打瞌睡”,第三句话是可以“中途退场开小差”。

敢讲这三句话,是有信心的表现,是有准备的表现,是有力量的表现,是有水平的表现。敢讲这三句话的人,在他演讲时,就不会出现上述三种情况。

敢讲这三句话,就能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,使听众产生共鸣,从而使讲话达到水乳交融、淋漓尽致的境地。

敢讲这三句话,平时就要乐于学习、勤于思考、勇于实践、长于积累、善于总结。

杜甫诗云: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

我们也可以这样说:读书破万卷,开口如悬河。

敢讲这三句话,就要求演讲者不但讲得好,而且首先要做得好。领导干部做工作,一半靠说,一半靠做。说要给人以启迪,做要给人以榜样。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。如果说一套做一套,就会“台上你说,台下说你”。

古代大思想家荀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:

口能言之,身能行之,国宝也;口不能言,身能行之,国器也;口能言之,身不能行,国用也;口言善,身行恶,国妖也。治国敬其宝,爱其器,任其用,除其妖。

荀子的格言,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。

现在有的领导讲话时,在会场里还安上摄像头,谁打瞌睡了、睡着了,就通报人家、处分人家。对此,我大不以为然。要少埋怨听众,多提高自己,多从自身找原因。

四、努力追求“四有”

一是“有听头”,信息量大,内容充实,有新鲜东西;

二是“有笑头”,风趣幽默,妙语连珠,如果气氛始终很沉闷,一点也不活跃,那效果肯定不会好;

三是“有说头”,听了演讲以后,不用组织,不用布置,大家就会自发地讨论、议论、评论起来;

四是“有想头”,你讲过以后,甚至过了多少年,大家还会记得你的讲话,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。

元朝学者陶荣仪提出写文章有个“三段论”,即“凤头”、“猪肚”、“豹尾”之说。演讲与写文章一样,也需要有个“引子”、“正文”和“收尾”。只有把这三个部分处理好,才能使一场演讲收到满意的效果。

要用心讲话,用情讲话,大胆讲话,大声讲话。

尽量讲大白话、大实话,努力做到用自己的思想、自己的语言、自己的风格讲话,少讲乃至不讲空话、套话、废话、官话、假话。

“话说三遍淡如水”,讲来讲去,总是那些话,就难免使人厌烦。

无稿讲话,要追求“出口成章,娓娓道来”。

现在有一种倾向,很多领导干部离开稿子讲不成话。难怪有人开玩笑说:“秘书有多大本事,领导就有多高水平。”还有人认为,不念稿子好像就不庄重、不认真、不正式。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。

1945年,我们党在延安召开七大时,毛主席向大会作政治报告。会前他写了《论联合政府》的书面报告,发给与会代表。开会时,毛主席没有照本宣科,而是就其中的一些问题,作了充满激情的口头报告。毛主席的口头报告,内容丰富,深入浅出,诙谐幽默,不时引起阵阵笑声和掌声,使大家加深了对《论联合政府》报告精神的理解和把握。这个报告,给在场的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在党的代表大会上,都可以脱稿讲话,在其他场合,还有什么不可以呢?

我曾聆听过周总理和邓小平同志作报告,面对几千人,他们手里不拿一张纸,就那样讲,而且是开门见山,既生动又深刻。虽然过了40多年,但他们讲话时的音容笑貌和主要内容,我今还记忆犹新。

有稿讲话,要追求“抑扬顿挫,锦上添花”。

有些领导干部,不仅离开稿子讲不成话,即使念稿子也嗑嗑巴巴,甚至错字连篇,闹出不少笑话。有稿讲话时,在形体上、眼神上,要注意和听众交流。在声音上,要注意抑扬顿挫、锦上添花。讲话前,要认真熟悉稿子,不认识的字,要查一查。邓小平同志水平那么高,还经常查字典,何况我们呢?在大厅广众之中,讲错话、念错字,是很丢人的事情。

即席讲话,要追求“与众不同,语惊四座”。即席讲话时,一要注意简短,二要注意风趣。尽量做到“老生常谈不谈,人云亦云不云”。

五、做到“五个结合”

要把针对性、思想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、哲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。

一定要有针对性,不能无的放矢;

一定要有思想性,思想力量无穷,思想决定思路,思路决定出路;

一定要有知识性,知识贫乏,语言必然干瘪无味;

一定要有趣味性,幽默属于智者,幽默能使演讲锦上添花,幽默能使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和教育;

一定要有哲理性,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这样两句名言:“笑和让别人笑,思考和让别人思考。”演讲、作报告让听众笑比较容易做到,但在笑过之后能够发人深思、受到启迪,则不容易做到。这就要求演讲一定要上升到哲理性,哲理性是演讲的画龙点睛之处,往往最容易使听众听得进、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。

一场好的演讲,可能出现这样“五种声音”:一是“无声”(鸦雀无声),二是“掌声“,三是”笑声“,四是”哭声“(如讲英模人物事迹时),五是演讲后听众发自内心的”赞扬声“。

一场好的演讲,可能起到这样“五种作用“:一是”使人知“,二是”使人信“,三是”使人乐“,四是”使人激“,五是”使人动“。

作者系总参谋部原兵种部政委、少将

写于2012年国庆节

地址:北京市复兴路26

 

地址:北京市复兴路26号

版权所有 田永清将军网  备案编号: